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新工科建设要求,锚定世界科技前沿、国家国防航天战略及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深耕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统领域,旨在培养兼具优良品德、坚定信念与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通过构建跨学科、实践性的培养体系,使学生不仅具备能源动力领域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多维知识结构,更能形成突出的创新思维与开阔的国际视野,拥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核心素养。最终,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在能源动力领域的学术研究、工程实践、社会治理与服务、创业创新等方面,展现出卓越的研究、开发与管理能力,具备可持续竞争力,并有潜力成长为引领本领域未来发展的新时代拔尖人才,为国家能源战略、国防建设及行业进步贡献力量。
二、培养要求
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统领域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 自然科学知识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掌握能源生产、转化、利用与动力系统研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复杂能源动力领域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具有运用所学的数学、自然科学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实施节能、制冷、动力、环保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工程实践,并能够对具体的复杂能源动力领域工程问题查找专业文献进行结果分析。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开发)解决复杂能源动力领域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设计能源动力设备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并能够在能源动力设备设计方案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正确的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能够运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科学理论对复杂能源动力领域工程问题开展科学研究,能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能够通过专业资料数据库、期刊文献等渠道了解能源动力领域的新理论和前沿技术进展。
6.工程与社会:了解国家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能正确认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解能源动力领域工程问题对社会、环境、健康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能够评价复杂能源动力领域工程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严谨治学、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的品质以及良好工程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9.个人和团队: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较好的表达能力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
10.沟通: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包括撰写专题报告文稿、清晰表达;能够就复杂能源动力领域工程问题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掌握能源动力领域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影响;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理解终身学习的重要作用,具有不断学习的精神,对终身学习能持之以恒。具有较强的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能力。
三、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四、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智能装备类专业导论、工程制图基础A、工程训练(制造工艺实习)B、理论力学F、材料力学D、工程力学实验、电工技术A、电子技术A、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B、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气体动力学、燃烧学、热能动力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热动智能测试技术及数字化设计、机械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C、工程训练(电子工艺实习)、碳中和概论
专业核心课程:燃烧及热化学转化技术、热能转换技术、热控制原理、热信息理论与技术、流体机械原理及设计、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燃气涡轮动力原理、燃气涡轮装置结构与强度、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课程设计
五、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及毕业要求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62.5学分,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六、课程体系及学分分布
课程层次 | 课程类别 | 学分 | 合计 | 占总学分百分比 |
公共基础课 | 思想政治课程 | 17 | 67 | 41.23% |
外语 | 4 | |||
体育 | 4 | |||
计算思维与信息基础 | 4.5 | |||
数理与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 29.5 | |||
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 | 4 | |||
国家安全教育 | 1 | |||
心理健康教育 | 2 | |||
写作与沟通 | 1 | |||
大类平台课 | 专业集群基础课程(含实习实训课程) | 6 | 45.5 | 28% |
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含实习实训课程) | 39.5 | |||
专业方向课 | 专业方向核心课程(含实习实训课程) | 13 | 26 | 16% |
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含研究生课程) | 5 | |||
毕业论文(设计) | 8 | |||
自主发展课程 |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 8 | 24 | 14.77% |
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 | 6 | |||
跨专业发展课程 | 10 | |||
合计 |
| 162.5 | 100.00% | |
(一)公共基础课
1.思想政治课程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2AD11001 |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 | 2 | 32 |
|
22MX11001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2.5 | 40 |
|
22MX11002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2.5 | 40 |
|
22MX1100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5 | 40 |
|
22MX1100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2.5 | 40 |
|
22MX11005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48 |
|
22MX11006 | 形势与政策(1) | 0.5 | 8 |
|
22MX11007 | 形势与政策(2) | 1 | 16 |
|
22MX11008 | 形势与政策(3) | 0.5 | 8 |
|
2.外语
第一学年开设,共计4学分。课程的核心内容由两个模块构成,一是语言技能提高类课程2.5学分,夯实和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二是学术英语类课程1.5学分,加强学术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在入学初参加英语分级考试,根据英语水平实行分级教学,分为基础、提高和发展三个层级,具体根据大学英语课程开课方案安排。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达到一定要求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可自愿申请免修或免听大学英语课程,具体按照《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英语课程免修免听方案(试行)》执行。后续可通过语言学习中心、学习平台和选修课程等多途径强化外语学习。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2FL12001 | 大学外语 | 2.5 | 60 |
|
22FL12002 | 大学外语 | 1.5 | 36 |
|
3.体育
共计4学分。一年级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直接选项分班,二年级和三年级根据上一学年春季学期身体素质考试成绩分班,实施分层次教学。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2PE13001 | 体育(1) | 1 | 32 |
|
22PE13002 | 体育(2) | 1 | 32 |
|
22PE13003 | 体育(3) | 0.5 | 16 |
|
22PE13004 | 体育(4) | 0.5 | 16 |
|
22PE13005 | 体育(5) | 0.5 | 16 |
|
22PE13006 | 体育(6) | 0.5 | 16 |
|
4.计算思维与信息基础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2CS14001 | 计算思维与信息基础 | 2 | 32 |
|
22CS21506 | C++语言程序设计B | 2.5 | 40 |
|
5.数理与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2CC15003 | 大学化学C | 2 | 32 |
|
22MA15005 | 微积分C(1) | 5 | 80 |
|
22MA15006 | 微积分C(2) | 5 | 80 |
|
22MA15019 | 代数与几何D | 3.5 | 56 |
|
22MA15026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D | 3 | 48 |
|
22PH15005 | 大学物理D(1) | 4.5 | 72 |
|
22PH15006 | 大学物理D(2) | 4.5 | 72 |
|
22PH15016 | 大学物理实验A(1) | 1 | 24 |
|
22PH15017 | 大学物理实验A(2) | 1 | 24 |
|
6.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2AD16001 | 军事理论 | 2 | 36 |
|
22AD16002 | 军事技能 | 2 | 2周 |
|
7.国家安全教育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2MX16001 | 国家安全教育 | 1 | 16 |
|
8.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2AD16003 | 悦己人生 | 2 | 32 |
|
9.写作与沟通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2HS16001 | 写作与沟通 | 1 | 16 |
|
(二)大类平台课
1.专业集群基础课程(含实习实训课程)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2ME21003 | 智能装备类专业导论 | 1 | 16 |
|
22ME21004 | 工程制图基础A | 3 | 48 |
|
22ME22010 | 工程训练(制造工艺实习)B | 2 | 2周 |
|
2.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含实习实训课程)
模块限选课程,大二学年的专业基础课中,分别设置了能源模块、仪器模块、机电模块、材料模块,学生可根据专业发展需求选择一个模块,不能跨模块选课。建议学生选择能源模块的课程进行学习,第二学年秋季学期选择1门课程,第二学年春季学期选择3门课程。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2AS22016 | 工程力学实验 | 1 | 24 |
|
22AS22019 | 材料力学D | 3 | 48 |
|
22AS22025 | 理论力学F | 3 | 48 |
|
22EE22005 | 电工技术A | 2.5 | 40 |
|
22EE22007 | 电子技术A | 2.5 | 40 |
|
22EE22030 |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B | 1 | 24 |
|
22ES22012 | 工程流体力学 | 4 | 64 |
|
22ES22013 | 工程热力学 | 3 | 48 |
|
22ES22014 | 传热学 | 3 | 48 |
|
22ES22016 | 气体动力学 | 2.5 | 40 |
|
22ES22018 | 燃烧学 | 2.5 | 40 |
|
22ES22019 | 热能动力系统自动控制原理 | 2.5 | 40 | 能源模块 |
22ES22039 | 碳中和概论 | 1 | 16 | 能源模块 |
22ES22040 | 热动智能测试技术及数字化 | 2.5 | 40 | 能源模块 |
22IS22003 | 电磁场与电磁波 | 2 | 32 | 仪器模块 |
22IS22011 | 信号处理(1) | 2 | 32 | 仪器模块 |
22IS22012 | 信号处理(2) | 2 | 32 | 仪器模块 |
22IS22013 |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 2.5 | 40 | 仪器模块 |
22MA15037 | 计算方法 | 2.5 | 40 | 机电模块 |
22ME22001 | 机械工程制图 | 1.5 | 24 | 机电模块、能源模块、材料模块 |
22ME22004 | 机械设计基础C | 2 | 32 |
|
22ME22011 | 工程训练(电子工艺实习) | 2 | 2周 |
|
22ME22034 | 机器人技术概论 | 1 | 16 | 机电模块 |
22ME22035 |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 2 | 32 | 机电模块 |
22ME31105 | 生产系统智能化管理 | 2 | 32 | 机电模块 |
22MS22104 |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 4 | 64 | 材料模块 |
22MS22701 | 材料化学基础B | 3 | 48 | 材料模块 |
22MS22901 |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 | 1 | 24 | 材料模块 |
(三)专业方向课
1.专业方向核心课程(含实习实训课程)
1.1.碳中和能源与热科学模块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2ES31101 | 燃烧及热化学转化技术 | 2 | 32 | 碳中和能源与热科学模块专业核心课程 |
22ES31102 | 热能转换技术 | 2 | 32 | 碳中和能源与热科学模块专业核心课程 |
22ES31103 | 热控制原理 | 2.5 | 40 | 碳中和能源与热科学模块专业核心课程 |
22ES31104 | 热信息理论与技术 | 1.5 | 24 | 碳中和能源与热科学模块专业核心课程 |
22ES33003 | 生产实习 | 2 | 2周 |
|
22ES33004 | 毕业实习 | 1 | 1周 |
|
22ES33005 | 专业课程设计 | 2 | 2周 |
|
1.2.智能动力及自动化模块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2ES31201 | 流体机械原理及设计 | 2 | 32 | 智能动力及自动化模块专业核心课程 |
22ES31202 | 流体传动及控制系统 | 2 | 32 | 智能动力及自动化模块专业核心课程 |
22ES31203 | 燃气涡轮动力原理 | 2.5 | 40 | 智能动力及自动化模块专业核心课程 |
22ES31204 | 燃气涡轮装置结构与强度 | 1.5 | 24 | 智能动力及自动化模块专业核心课程 |
22ES33003 | 生产实习 | 2 | 2周 |
|
22ES33004 | 毕业实习 | 1 | 1周 |
|
22ES33005 | 专业课程设计 | 2 | 2周 |
|
2.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含研究生课程)
2.1.碳中和能源与热科学模块
2.1.1.热科学方向
2.1.1.专业选修课程
第四学年秋季需完成专业选修课4.0学分,需从热科学方向专业选修课程列表中任选至少4门专业选修课进行修读。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2ES32201 | 飞行器热环境仿真与设计 | 1 | 16 |
|
22ES32202 | 低温与真空技术 | 1 | 16 |
|
22ES32203 | 电子设备热设计 | 1 | 16 |
|
22ES32204 | 红外探测与隐身技术 | 1 | 16 |
|
22ES32206 | 空间能源与转换技术 | 1 | 16 |
|
22ES32207 | AI驱动的新型微纳米辐射热管理技术 | 1 | 16 |
|
2.1.1.海外专家共建课程
必修一门海外专家共建课程。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2ES32011 | 智慧能源与空天动力高端学术交流 | 1 | 16 |
|
22ES32013 | 计算热力学 | 1 | 16 |
|
22ES32014 | 热机循环理论与应用 | 1 | 16 |
|
22ES32015 | 原子分子物理和光谱学概论 | 1 | 16 |
|
22ES32016 | 先进传热技术与热管理 | 1 | 20 |
|
22ES32017 | 高效换热原理 | 1 | 16 |
|
22ES32018 | 储能技术及应用 | 1 | 16 |
|
22ES32019 | 能源可持续发展前沿 | 1 | 16 |
|
2.1.1.企业专家共建课程
建议修读一门企业专家共建课程。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2ES32012 | 智慧能源与空天动力创新实践 | 1 | 24 |
|
2.1.2.碳中和能源方向
2.1.2.专业选修课程
第四学年秋季需完成专业选修课4.0学分,需从碳中和能源方向专业选修课程列表中任选至少4门专业选修课进行修读。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2ES32101 | 智能灵活发电系统 | 1 | 16 |
|
22ES32103 | 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 | 1 | 16 |
|
22ES32104 | 能源清洁转化 | 1 | 16 |
|
22ES32105 | 能源装备安全保障 | 1 | 16 |
|
22ES32106 | 氢基能源系统 | 1 | 16 |
|
22ES32108 | AI驱动的智慧发电系统 | 1 | 16 |
|
22ES32615 | 太阳能工程+AI | 1 | 16 |
|
2.1.2.海外专家共建课程
必修一门海外专家共建课程。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2ES32011 | 智慧能源与空天动力高端学术交流 | 1 | 16 |
|
22ES32013 | 计算热力学 | 1 | 16 |
|
22ES32014 | 热机循环理论与应用 | 1 | 16 |
|
22ES32015 | 原子分子物理和光谱学概论 | 1 | 16 |
|
22ES32016 | 先进传热技术与热管理 | 1 | 20 |
|
22ES32017 | 高效换热原理 | 1 | 16 |
|
22ES32018 | 储能技术及应用 | 1 | 16 |
|
22ES32019 | 能源可持续发展前沿 | 1 | 16 |
|
2.1.2.企业专家共建课程
建议修读一门企业专家共建课程。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2ES32012 | 智慧能源与空天动力创新实践 | 1 | 24 |
|
2.2.智能动力及自动化模块
2.2.1.流体机械方向
2.2.1.专业选修课程
第四学年秋季需完成专业选修课4.0学分,需从流体机械方向专业选修课程列表中任选至少4门专业选修课进行修读。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2ES32301 | 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 1 | 16 |
|
22ES32302 | 微流动与芯片实验室 | 1 | 16 |
|
22ES32303 | 流动数据可视化及分析技术 | 1 | 16 |
|
22ES32304 | 流体动力系统调节及控制 | 1 | 16 |
|
22ES32305 | 流体机械气液两相流基础 | 1 | 16 |
|
22ES32306 | 抽水蓄能技术及应用 | 1 | 16 |
|
2.2.1.海外专家共建课程
必修一门海外专家共建课程。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2ES32011 | 智慧能源与空天动力高端学术交流 | 1 | 16 |
|
22ES32013 | 计算热力学 | 1 | 16 |
|
22ES32014 | 热机循环理论与应用 | 1 | 16 |
|
22ES32015 | 原子分子物理和光谱学概论 | 1 | 16 |
|
22ES32016 | 先进传热技术与热管理 | 1 | 20 |
|
22ES32017 | 高效换热原理 | 1 | 16 |
|
22ES32018 | 储能技术及应用 | 1 | 16 |
|
22ES32019 | 能源可持续发展前沿 | 1 | 16 |
|
2.2.1.企业专家共建课程
建议修读一门企业专家共建课程。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2ES32012 | 智慧能源与空天动力创新实践 | 1 | 24 |
|
2.2.2.航空发动机方向
2.2.2.专业选修课程
第四学年秋季需完成专业选修课4.0学分,需从航空发动机方向专业选修课程列表中任选至少4门专业选修课进行修读。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2ES32401 | 燃气轮机装置 | 1 | 16 |
|
22ES32402 | 燃气涡轮动力机械仿真计算实训 | 1 | 16 |
|
22ES32403 | 燃气涡轮机运行与控制 | 1 | 16 |
|
22ES32404 | 人工智能与燃气涡轮动力机械 | 1 | 16 |
|
22ES32405 | 现代动力机械装置 | 1 | 16 |
|
22ES32406 | 叶轮机械实验与数字孪生技术 | 1 | 16 |
|
22ES32712 | AI智能气动设计与优化 | 1 | 16 |
|
2.2.2.海外专家共建课程
必修一门海外专家共建课程。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2ES32011 | 智慧能源与空天动力高端学术交流 | 1 | 16 |
|
22ES32013 | 计算热力学 | 1 | 16 |
|
22ES32014 | 热机循环理论与应用 | 1 | 16 |
|
22ES32015 | 原子分子物理和光谱学概论 | 1 | 16 |
|
22ES32016 | 先进传热技术与热管理 | 1 | 20 |
|
22ES32017 | 高效换热原理 | 1 | 16 |
|
22ES32018 | 储能技术及应用 | 1 | 16 |
|
22ES32019 | 能源可持续发展前沿 | 1 | 16 |
|
2.2.2.企业专家共建课程
建议修读一门企业专家共建课程。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2ES32012 | 智慧能源与空天动力创新实践 | 1 | 24 |
|
3.毕业论文(设计)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2ES33006 | 毕业论文(设计) | 8 | 16周 |
|
(四)自主发展课程
1.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是学校审批设置的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的历史、文化、哲学、艺术、管理、经济、科学等方面的全校任选的自主发展课程,按类型分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新生研讨课程两种,按形式分为线下、线上MOOC两种。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按内容分为五类十一个模块:人文(哲学与伦理、历史与文化、人生与发展、语言与文学、艺术与审美)、社会(环境、科技与社会、当代中国与世界)、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工程方法与系统、创新方法与实践)、网络安全(网络平台安全与法治)。
学分修读要求:
1.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8学分。
2.人文类课程中,艺术与审美模块课程选修应不少于2学分、历史与文化模块中的“四史”类课程选修应不少于1门。
3.文化素质教育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累计认定学分应不超过2学分,对多修读MOOC课程学分不予认定。对于2023级本科生,《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学分修读指导性意见》发布前已经修读的在线开放课程学分可予以认定。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2.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
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总学分为6学分。包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2学分,科技创新活动2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要求四年内修完。建议在第一学年夏季学期完成科技创新活动1.0学分,第二学年夏季学期完成科技创新活动1.0学分,第一学年夏季学期完成社会实践2.0学分。
创新创业学分可参照《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学分修读及认定工作指导性意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可通过创新研修课、创新实验课、创新创业课程等获取、科技创新活动可通过项目学习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创业竞赛、创业实践、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获取、社会实践可通过社会实践课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境外研修活动等方式获取。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3.跨专业发展课程
根据学校跨专业发展要求,按四类人才培养目标,选择一个非能动类专业,并选修10学分。
(1)学术大师、工程巨匠:需从学校设置辅修专业课程体系供学生选修。学生可在所有辅修专业课程体系中选择1个课程体系,从中修读10学分,不能跨辅修专业选修。学术大师方向建议选择数学、物理、生命、力学等基础学科专业的辅修课程,工程巨匠方向建议选择计算机、人工智能、自动化等非能动类工科专业。
(2)业界领袖、治国栋梁:需从学校针对业界领袖、治国栋梁人才培养需求统一设置2个课程体系选择其中1个课程体系,从中修读10学分,不能跨体系选修。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进程计划方案
第一学年
开课学期 | 课程代码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时 | 学 时 分 配 | 指定课外学时 | 考核方式 | |||
理论 | 实验 | 上机 | 实践 | |||||||
秋季 | 22AD11001 |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 | 2 | 32 | 8 |
|
| 24 |
| 考查 |
22CC15003 | 大学化学C | 2 | 32 | 24 | 8 |
|
|
| 考查 | |
22CS14001 | 计算思维与信息基础 | 2 | 32 | 32 |
|
|
|
| 考查 | |
22FL12001 | 大学外语 | 2.5 | 60 | 60 |
|
|
|
| 考试 | |
22MA15005 | 微积分C(1) | 5 | 80 | 80 |
|
|
| 16 | 考试 | |
22MA15019 | 代数与几何D | 3.5 | 56 | 56 |
|
|
| 8 | 考试 | |
22ME21003 | 智能装备类专业导论 | 1 | 16 | 16 |
|
|
|
| 考查 | |
22MX11001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2.5 | 40 | 40 |
|
|
|
| 考查 | |
22MX11002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2.5 | 40 | 40 |
|
|
|
| 考查 | |
22PE13001 | 体育(1) | 1 | 32 | 32 |
|
|
|
| 考查 | |
|
| 24.0 | 420 | 388 | 8 |
| 24 | 24 |
| |
春季 | 22AD16001 | 军事理论 | 2 | 36 | 36 |
|
|
|
| 考查 |
22AD16003 | 悦己人生 | 2 | 32 | 32 |
|
|
|
| 考查 | |
22FL12002 | 大学外语 | 1.5 | 36 | 36 |
|
|
|
| 考试 | |
22HS16001 | 写作与沟通 | 1 | 16 | 16 |
|
|
|
| 考查 | |
22MA15006 | 微积分C(2) | 5 | 80 | 80 |
|
|
| 16 | 考试 | |
22ME21004 | 工程制图基础A | 3 | 48 | 48 |
|
|
|
| 考试 | |
22MX1100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5 | 40 | 40 |
|
|
|
| 考试 | |
22MX11006 | 形势与政策(1) | 0.5 | 8 | 8 |
|
|
|
| 考查 | |
22MX16001 | 国家安全教育 | 1 | 16 | 16 |
|
|
|
| 考查 | |
22PE13002 | 体育(2) | 1 | 32 | 32 |
|
|
|
| 考查 | |
22PH15005 | 大学物理D(1) | 4.5 | 72 | 72 |
|
|
|
| 考试 | |
| 文化素质选修课程1 | 2 | 32 |
|
|
|
|
| 考查 | |
|
| 26.0 | 448 | 416 |
|
|
| 16 |
| |
夏季 |
|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1 | 1 | 16 |
|
|
|
|
| 考查 |
| 科技创新活动1 | 1 | 16 |
|
|
|
|
| 考查 | |
|
| 2 | 32 |
|
|
|
|
|
| |
备注 | 1.建议本学年选修文化素质选修课程2门,获得2.0学分(建议本学年在历史与文化模块开设的“四史”课程中选修1门)。 2.建议在本学年夏季学期选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完成1.0学分,科技创新活动1.0学分。 | |||||||||
第二学年
开课学期 | 课程代码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时 | 学 时 分 配 | 指定课外学时 | 考核方式 | |||
理论 | 实验 | 上机 | 实践 | |||||||
秋季 | 22AD16002 | 军事技能 | 2 | 2周 |
|
|
| 2周 |
| 考查 |
22AS22025 | 理论力学F | 3 | 48 | 48 |
|
|
|
| 考试 | |
22EE22005 | 电工技术A | 2.5 | 40 | 40 |
|
|
| 8 | 考试 | |
22MA15026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D | 3 | 48 | 48 |
|
|
|
| 考试 | |
22ME22010 | 工程训练(制造工艺实习)B | 2 | 2周 |
|
|
|
|
| 考查 | |
22MX1100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2.5 | 40 | 40 |
|
|
|
| 考试 | |
22PE13003 | 体育(3) | 0.5 | 16 | 16 |
|
|
| 16 | 考查 | |
22PH15006 | 大学物理D(2) | 4.5 | 72 | 72 |
|
|
|
| 考试 | |
22PH15016 | 大学物理实验A(1) | 1 | 24 | 3 | 21 |
|
|
| 考查 | |
| 跨专业发展课程1 | 2 | 32 |
|
|
|
|
| 考查 | |
| 模块限选课1 | 2.5 | 40 |
|
|
|
|
| 考查 | |
| 文化素质选修课程2 | 2 | 32 |
|
|
|
|
| 考查 | |
|
| 27.5 | 392 | 267 | 21 |
|
| 24 |
| |
春季 | 22AS22016 | 工程力学实验 | 1 | 24 |
| 24 |
|
|
| 考查 |
22AS22019 | 材料力学D | 3 | 48 | 48 |
|
|
|
| 考试 | |
22CS21506 | C++语言程序设计B | 2.5 | 40 | 28 |
| 12 |
|
| 考查 | |
22EE22007 | 电子技术A | 2.5 | 40 | 40 |
|
|
| 8 | 考试 | |
22EE22030 |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B | 1 | 24 |
| 24 |
|
|
| 考查 | |
22MX11005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48 | 48 |
|
|
|
| 考试 | |
22MX11007 | 形势与政策(2) | 1 | 16 | 16 |
|
|
|
| 考查 | |
22PE13004 | 体育(4) | 0.5 | 16 | 16 |
|
|
| 16 | 考查 | |
22PH15017 | 大学物理实验A(2) | 1 | 24 |
| 24 |
|
|
| 考查 | |
| 跨专业发展课程2 | 2 | 32 |
|
|
|
|
| 考查 | |
| 模块限选课2 | 5 | 80 |
|
|
|
|
| 考查 | |
| 文化素质选修课程3 | 2 | 32 |
|
|
|
|
| 考查 | |
|
| 24.5 | 424 | 196 | 72 | 12 |
| 24 |
| |
夏季 | 22MX44001 | 劳动教育概论 |
| 8 | 8 |
|
|
|
| 考查 |
| 科技创新活动2 | 1 | 16 |
|
|
|
|
| 考查 | |
|
| 1 | 24 | 8 |
|
|
|
|
| |
备注 | 1.建议在本学年完成文化素质选修课程(艺术与审美模块2学分)不少于4.0学分; 2.建议本学年完成4学分跨专业发展课程。 3.建议在本学年夏季学期完成科技创新活动1.0学分,建议在夏季学期选修企业专家共建课程。 4.劳动教育课程要求32学时,本学年劳动教育概论包含劳动教育课程学时8学时,工程训练(制造工艺实习)B包含4学时。 5.本学年模块限选课1、模块限选课2为集群限选课程,选择本专业学生需修读能源模块限选课7.5学分。 | |||||||||
第三学年
开课学期 | 课程代码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时 | 学 时 分 配 | 指定课外学时 | 考核方式 | |||
理论 | 实验 | 上机 | 实践 | |||||||
秋季 | 22ES22012 | 工程流体力学 | 4 | 64 | 56 | 8 |
|
|
| 考试 |
22ES22013 | 工程热力学 | 3 | 48 | 42 | 6 |
|
|
| 考试 | |
22ES22014 | 传热学 | 3 | 48 | 42 | 6 |
|
|
| 考试 | |
22ES22016 | 气体动力学 | 2.5 | 40 | 36 | 4 |
|
|
| 考试 | |
22ME22011 | 工程训练(电子工艺实习) | 2 | 2周 |
|
|
|
|
| 考查 | |
22PE13005 | 体育(5) | 0.5 | 16 | 16 |
|
|
|
| 考查 | |
| 跨专业发展课程3 | 2 | 32 |
|
|
|
|
| 考查 | |
| 文化素质选修课程4 | 2 | 32 |
|
|
|
|
| 考查 | |
|
| 19.0 | 280 | 192 | 24 |
|
|
|
| |
春季 | 22ES22018 | 燃烧学 | 2.5 | 40 | 34 | 6 |
|
|
| 考试 |
22ME22004 | 机械设计基础C | 2 | 32 | 32 |
|
|
|
| 考查 | |
22MX11008 | 形势与政策(3) | 0.5 | 8 | 8 |
|
|
|
| 考查 | |
22PE13006 | 体育(6) | 0.5 | 16 | 16 |
|
|
|
| 考查 | |
|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2 | 1 | 16 |
|
|
|
|
| 考查 | |
| 跨专业发展课程4 | 2 | 32 |
|
|
|
|
| 考查 | |
| 碳中和能源与热科学模块专业核心课程 | 8 | 128 |
|
|
|
|
| 考试 | |
| 智能动力及自动化模块专业核心课程 | 8 | 128 |
|
|
|
|
| 考试 | |
|
| 24.5 | 400 | 90 | 6 |
|
|
|
| |
夏季 |
| 海外专家共建课程 | 1 | 16 |
|
|
|
|
| 考查 |
| 社会实践 | 2 | 2周 |
|
|
|
|
| 考查 | |
|
| 3 | 16 |
|
|
|
|
|
| |
备注 | 1.建议在夏季学期完成社会实践2.0学分,海外专家共建课程1.0学分。 2.建议在本学年修读1.0学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新研修课、创新实验课、创新创业课程)。 3.建议在本学年完成文化素质选修课程2.0学分。 4.建议本学年完成4.0学分跨专业发展课程。 5.劳动教育课程要求32学时,本学年工程训练(电子工艺实习)包含4学时。 | |||||||||
第四学年
开课学期 | 课程代码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时 | 学 时 分 配 | 指定课外学时 | 考核方式 | |||
理论 | 实验 | 上机 | 实践 | |||||||
秋季 | 22ES33003 | 生产实习 | 2 | 2周 |
|
|
|
|
| 考查 |
22ES33005 | 专业课程设计 | 2 | 2周 |
|
|
|
|
| 考查 | |
| 航空发动机方向专业选修课 | 4 | 64 |
|
|
|
|
| 考查 | |
| 跨专业发展课程5 | 2 | 32 |
|
|
|
|
| 考查 | |
| 流体机械方向专业选修课 | 4 | 64 |
|
|
|
|
| 考查 | |
| 热科学方向专业选修课 | 4 | 64 |
|
|
|
|
| 考查 | |
| 碳中和能源方向专业选修课 | 4 | 64 |
|
|
|
|
| 考查 | |
|
| 22 | 288 |
|
|
|
|
|
| |
春季 | 22ES33004 | 毕业实习 | 1 | 1周 |
|
|
|
|
| 考查 |
22ES33006 | 毕业论文(设计) | 8 | 16周 |
|
|
|
|
| 考查 | |
|
| 9 |
|
|
|
|
|
|
| |
备注 | 1.建议在本学年完成专业选修课程4.0学分。 2.建议在本学年完成跨专业发展模块课程2.0学分。 3.劳动教育课程要求32学时,本学年专业课程设计包含4学时、生产实习4学时、毕业实习4学时、毕业论文(设计)4学时。 | |||||||||
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学时)表
课程类别 | 学分 | 学时/周 |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 | 2 | 32 |
军事技能 | 2 | 2周 |
课程实验/上机 | 10 | 169 |
课程设计 | 2 | 2周 |
实习实训 | 7 | 7周 |
毕业论文(设计) | 8 | 16周 |
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 | 6 | 4周+32学时 |
体育 | 4 | 128 |
合 计 | 41.00 | 31周+361学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