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平台充分发挥产学研用合作优势,建立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多渠道培养机制,将建成包括学历教育(全日制)、在职学历教育、定制化培养(研修班和短期培训)在内的多层次储能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储能技术领域领军人才、创新型人才、工程型人才、基础人才等多层次人才培养,为国家输送站在世界储能技术前沿、勇于创新的技术带头人和创新能力强的工程型、技能型人才。

学科建设

        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完成储能技术相关二级学科建设,并与化工、电气工程等学科共建共享,至少开设50门课程,实现储能技术与相关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强化相关学科内涵。

        依托技术创新研究平台,完成44个实训模块,搭建课内实验、专业综合实验、项目训练和导师制科研训练、工业实习、国际交流等国际一流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与储能行业龙头企业合作不断探索与创新育人模式,建设多个校外实践基地,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