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年夏令营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5-15浏览次数:563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起源于1954年建立的动力工程系,是我国最早从事能源动力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学院现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和“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科(能源学院牵头建设)两个学科,坚持国家重大需求牵引,锚定国家“未来能源、未来空间”两大产业布局,成体系规划平台集群建设。聚焦清洁能源、储能、核能、空天热物理、空间动力、航空发动机等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了“智慧低碳能源”与“航空航天动力”两大特色科研方向,重点服务了“东方红系列卫星、白鹤滩水电站、蓝天保卫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等国家重大工程。

为促进优秀大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将于20257月上旬举办夏令营。欢迎全国各地的同学参加!

一、申请条件

1、全日制2026届本科毕业生;

2、有望在本科所在学校取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3、学习成绩优异,具有浓厚科研兴趣,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4、本科为能源与动力工程、飞行器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电气、化工、材料、环境、航空宇航、力学、物理、机械、储能,以及与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

5、英语水平良好。

二、申请流程

1、申请形式

登录哈尔滨工业大学研招办官网夏令营报名系统,报名时间:2025515日至202567日。网址如下:

http://hityzb.hit.edu.cn/zhxy-yjs-zs_v2/common/login?redirectUrl=/pc/xly/index

可选专业:

代码

学科名称

学科方向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不区分研究方向

0858

能源动力

不区分研究方向

0858

能源动力

不区分研究方向(郑州基地)

0858

能源动力

不区分研究方向(苏州基地)

0858

能源动力

不区分研究方向(重庆基地)

0858

能源动力

不区分研究方向(工程联培专项)

0899

碳中和科学与工程

能源动力工程

0899

碳中和科学与工程

电气工程

0899

碳中和科学与工程

材料与化学

0899

碳中和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

 

2、申请材料

1)网上报名,并提供所在院(系)或学校教务处盖章成绩排名证明原件的扫描件,原件备查;

2)所在院(系)或学校教务处盖章的成绩单原件的扫描件,原件备查;

3)体现英语水平的证明材料(英语四六级成绩,TOEFL成绩,GRE成绩等);

4)其他证明材料,包括:已发表论文中代表性论文1篇,应提供全文,其他已发表论文提供期刊目录、论文首页扫描件;本科期间各类获奖证书扫描件;

5)身份证正反面(仅用于制作临时校园卡)。

以上所有材料按顺序扫描或拍照后合并成一个PDF文档,命名方式:本科院校-姓名,发送至联系邮箱nengyuanzhaosheng@163.com

3、确定名单

学院根据申请者的网上报名信息,重点考察申请者学业水平、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确定入营者名单。入营者名单将于615日前分批通过网报系统和邮件方式通知。

注:届时未入选者,不另行通知。

入营者请携带个人有效身份证件,申请材料的1-4(原件),以便入营时进行资格审核。

三、活动安排

1、报到时间:暂定20257月上旬

2、报到地点:哈尔滨工业大学一校区能源学院节能楼

3、活动内容:

1)开营式:学校和学院基本情况介绍;

2)学术交流:专家学术报告,学科专业介绍;

3)校园参观:参观实验室、博物馆、航天馆等;

4)座谈:研究所交流座谈会。

四、其他说明

1、学院将为营员提供夏令营期间在哈尔滨的食宿及相关活动资助,统一购买夏令营活动期间的团体意外保险。学院将为在全国研究生推免系统里完成拟录取确认的异地营员报销哈市至本科学校往返交通费(报销标准为高铁二等座或同级别交通工具车票)。请异地营员保留好往返交通票据。

2感兴趣的营员可自愿选择在有意向的实验室停留一周,以深入了解学科(请提前和导师沟通好)。

3营员报到后要求全程参加夏令营的活动。

4、具体日程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建议申请者通过能源学院官网(http://power.hit.edu.cn/main.htm)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it.edu.cn/home-index),熟悉研究所情况并提前联系意向导师。

6、具体政策以学校当年的文件为准。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451-86413209   

电子邮箱:nengyuanzhaosheng@163.com 

注:推荐通过邮件与我们联系,如遇问题,可在邮件中详细陈述。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5515